论坛首页>>长尾山雀 Long-tailed tits>>国外进展>>影响银喉长尾山雀合作繁殖行为发 ...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Jin_YU
等级:普通会员
头衔: 版主
星数:
帖数:4
精华:2
积分:0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14-09-20 00:54
字体大小: 1#

影响银喉长尾山雀合作繁殖行为发生的因素

    合作繁殖的进化一直困扰着进化生物学家。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帮手行为的发生呢?

      Hatchwell等人利用多年对因银喉长尾山雀的研究的数据对影响每年帮手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繁殖失败的银喉可能直接成为有亲缘关系的巢的帮手。因此,帮手行为的发生应该与巢失败的原因以及再次繁殖或成为帮手的机会相关。

      文章提出了四个假设。一,大多数的帮手帮助近亲,因此,亲戚的可获得性应该会影响失败亲鸟成为帮手的可能性;二,巢捕食产生潜在的帮手,也决定着被帮助巢的数量,因此,作者预测,中等水平的巢捕食时合作繁殖行为的发生率最高;三,合作繁殖行为也应该受到繁殖者再次繁殖时间的可获得性的影响,当自身繁殖的期望回报低于帮助亲戚繁殖的回报时,亲鸟就会由再次繁殖转变成帮手行为;四,生态束缚假说(ecological constraints hypothsis )提出在种群密度更高的时候帮手行为更加频繁,因为这个时候繁殖空缺更缺乏,这可能不适用于没有领域性的银喉长尾山雀,研究者仍将种群大小作为了一个潜在的影响因素。

    文章分析了关于每年合作繁殖行为发生情况(成为帮手比例和被帮巢巢平均帮手数)与四个变量(巢捕食率、繁殖期长度、种群水平的亲缘关系和种群密度)的间关系

    结果发现,帮手行为的发生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合作繁殖行为在巢被中度(intermediate)捕食水平时最容易发生;在。二是,在繁殖期越短的年份帮手数量更多。

详见Ben J. Hatchwell2013年发表于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的文章Ecological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helping behaviour ina cooperaticely breeding bird

正在孵卵的银喉,拍摄于河南信阳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IP 属地:北京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